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倍宣布胜选 再就是否将参拜靖国神社含糊其辞

2013年07月21日 2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7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秋叶原车站发表最后一场演说,当天到场的有近万人。日本参议院大选于7月21日投票,参加竞选的日本多个政党都利用投票前最后一天在全国街头发表最后演说。中新社发 孙冉 摄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中新网7月21日电 综合媒体报道,日本第23届参议院大选21日结束投票。首相安倍晋三今夜在自民党总部举行的记者会见表示,自民党获得参议院大选的胜利,解消了“扭曲国会”的现象。另一方面,就8月15日日本战败日是否会去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安倍再度含糊其辞。他表示,作为一国首脑,对于“为国捐躯的英灵表示敬意是应该的”。但就是否去参拜,“因为牵涉到外交问题,现在无法回答”。

  本届日本参院改选121个议席。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和执政盟友公明党在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两党占据参议院过半数议席,从而终结了朝野政党分控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局面。有分析称,这意味着,安倍政权将进入一个长达3年相对稳定的执政期。为内阁今后制定的法案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顺利通过,打通道路。

  安倍21日晚在参院选举赢得大胜后,就今后是否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称:“不打算说去还是不去。希望内阁成员根据各自信念进行判断。”

  据近日共同社报道,各方纷纷对选举结束后安倍晋三将如何执政及处理外交问题表示关心。报道指出,中韩两国的部分人士担忧与日本双边摩擦或将扩大,认为“若自民党大获全胜,安倍将进一步推进保守路线,未必不会参拜靖国神社”。

  报道称,中国关注选举后的8月15日日本二战投降日和10月靖国神社秋季例行大祭等。对此,外交人士警告称,“若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话,日中关系便完全不可能修复。”

  据媒体此前报道,今年 7月3日,安倍在朝野党首辩论会上,也曾被问及这一问题,他当时同样选择含糊其辞,仅表示“说去或不去本身就会发展为外交问题”。当被问及日本是否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邻国时,安倍表示“侵略的定义本身会被政治化和外交问题化,应交由历史家判断”。

  6月25日,安倍在接受日本《朝日新闻》专访时说,他认为向“为国捐躯的士兵”祈福、表达崇敬之情是理所应当的,就他本人是否会在日本战败日或秋季的靖国神社例行大祭时进行参拜,安倍表示,这会变成政治或外交问题,不能表态是否参拜。

  今年4月靖国神社春季例行大祭时,安倍阁僚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本人虽未参拜,但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同时,安倍还对阁僚参拜一事予以支持,引发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

  就靖国神社问题,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态称,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日本政府和领导人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历史。如果日本领导人将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视为引以“自豪”的“历史和传统”,企图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日本将永远走不出历史的阴影,日本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

  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联合执政党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一直反对安倍内阁参拜靖国神社。7月14日他对媒体表示:“中韩两国都在关注8月15日安倍将如何行动。有必要明智地应对,为改善关系作出不懈努力。”分析认为,此番发言意在暗示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韩国《中央日报》评论称,靖国神社问题再次浮现的征兆正在突显。日本法务相谷垣祯一、农林水产相林芳正、复兴相根本匠、行政改革相稻田朋美共4名阁僚相继向靖国神社献灯,可能进一步给日本与中韩两国关系造成负面影响,给本需消除矛盾的日中、日韩关系火上浇油。

  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刊登“日本迈向军事复活”的长篇文章,强烈关注日本谋求扩充军力和推动民族主义,对安倍晋三领导下的日本会往何处去流露出担忧的情绪。《华尔街日报》说,“安倍的鹰派言论令曾经受日本侵略之害的邻国担忧”。文章指出,安倍晋三上台后,其政府高官参拜靖国神社、以及安倍本人质疑日本是否曾有侵略行为的言论引发邻国强烈不满。(完)

【编辑:孟湘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